上海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再次擴圍,為全球醫療投資者打開新一輪機遇之門。
2025年10月15日,上海正式印發《第二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方案》,新增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青浦等8個重點區域及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8+1”的全新開放格局。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支持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明確表述,以及數據跨境流動、科技成果轉化等86項具體改革任務,為民營醫療機構描繪出清晰的發展藍圖。
1.政策大突破:外資辦醫門檻顯著降低
此次《方案》帶來的最直接利好是外資準入的大幅放寬。政策明確支持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并允許國際醫療機構通過合資或合作方式設立醫療機構。
這一政策并非孤立出臺,而是上海系統性開放醫療領域的最新舉措。
去年上海推出首批“6+1”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后,今年1月就已發布《上海市深化外商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允許在上海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
此次第二批聯動創新區的設立,將政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青浦、虹橋等區域均被納入其中。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園園指出:“這一系列政策標志著上海醫療服務開放進入深水區,民營醫療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p>
2.青浦樣本:“大健康”產業布局已見雛形
青浦被納入聯動創新區具有特殊意義。根據《方案》,青浦聯動創新區總面積約48.23平方公里,重點聚焦發展“大數字、大健康、大商貿”。
其中,以“AI+創新制藥”為核心、“AI+精準醫療”為重點的產業布局已清晰可見。
青浦區與臨港集團合作打造的東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園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不久后投入使用。與此同時,東方生命港·青橋園一期項目也將在近期竣工。
“這兩個園區將成為青浦民營醫療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臨港集團項目負責人透露,“已有十余家國內外知名醫療企業簽署了入駐意向。”
3.數據跨境流動:破解醫療科研關鍵瓶頸
《方案》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的突破,對依賴大數據分析的現代醫療企業尤為重要。
政策明確:優化數據跨境流動的評估、認證程序;允許金融機構向境外傳輸日常經營所需數據;實施科研數據分類分級管理。
這些規定直接解決了醫療健康領域長期存在的數據出境難題。
此外,《方案》還支持探索“來數加工”新業態,為上海發展醫療數據分析產業開辟了新路徑。
4.成果轉化:激活醫療創新內生動力
在促進醫療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方案》推出了更具突破性的舉措。
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相關管理細則,試點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全部或部分賦予成果完成人。
這一政策直接瞄準了醫療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痛點。
復旦大學醫學院技術轉移辦公室主任李斌認為:“這將極大激發醫務工作者的創新熱情,讓更多實驗室里的醫學發現轉化為臨床可用的技術和產品。”
同時,支持由科技成果轉化來的創新型產品申報《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也為創新產品的市場準入提供了便利。
5.真金白銀:全方位扶持政策體系
政策紅利之外,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也在同步到位。
青浦區2025年度生物醫藥產業扶持項目申報已啟動,對獲得市級以上資金扶持的項目,區財政給予配套支持,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
對取得藥品注冊證書的創新藥,可獲300萬元研發費用補貼;取得相關國際權威認證的,給予100萬元獎勵。
此外,各園區還推出了包括租金減免、人才公寓、稅收優惠等在內的全方位扶持政策。
“我們不僅歡迎大型醫療集團,也積極扶持具有創新技術的中小型醫療企業,”青浦區商務委員會主任表示,“園區配備了符合GMP標準的潔凈廠房和專業的實驗室設施,可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需求?!?/p>
隨著上海自貿區聯動創新區政策的全面落實,民營醫療機構在青浦等區域的發展將步入快車道。東方生命港兩個園區的建成投產,將成為“AI+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
醫療服務的開放與創新,最終將惠及廣大患者,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最后,我們是為廣大醫療機構提供智慧醫療系統的服務商,如果貴醫院需要智慧醫療HIS系統、智慧管理HRP系統、智慧運營HCRM系統,歡迎您隨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