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蘭州市醫保局發布的一紙文件,在當地醫療行業激起了千層浪。這份名為《蘭州市全面啟動醫保資源配置規劃實施工作》的文件明確宣布:門診類醫療機構(門診部、個體診所等)新增醫保定點需滿足服務半徑800米內無同類型定點機構的基本條件,而主城四區(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原則上不再新增此類機構。這意味著,在蘭州人口最密集、醫療需求最旺盛的核心城區,新開辦的診所要想接入醫保系統,幾乎已無可能。
1.一石激起千層浪:新政內容與直接沖擊
蘭州市醫保局此舉并非一時興起。文件明確指出,近年來本市醫保定點醫藥機構數量持續增長,但隨之出現了“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影響了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為解決這一痛點,新政要求以“精準摸底、科學規劃”為基礎,先對現有定點機構的數量、分布和服務能力進行全面清查,再結合人口分布、醫療需求及區域發展規劃進行優化布局。
除了對門診類機構設置800米“防護半徑”外,政策對普通零售藥店也提出了類似限制:主城區商業中心500米內、其他區域800米內限制新增,僅有偏遠街道、新建小區及縣域遠郊可按條件增補。
這項政策對蘭州主城區新開辦或正準備申請醫保定點的診所而言,無異于一道“凍結令”。一位在城關區籌備新診所的李醫生表示:“醫保定點資格對診所的生存至關重要。現在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就醫時首選能刷醫保的機構。無法接入醫保,意味著我們尚未開業就已失去了大部分競爭力。”
2.何提高門檻?資源優化與基金監管的雙重壓力
蘭州市醫保新政的背后,是醫療資源失衡和醫保基金監管壓力的雙重考量。
破解“城區多聚超、遠郊小散弱”的格局
蘭州的地形呈狹長分布,城市沿著黃河河谷延伸,這種獨特的地理特征加劇了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優質的醫療資源,包括蘭州大學第一、二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等大型綜合性醫院,高度集中在城關區和七里河區。與此同時,大量的門診部和診所也蜂擁而至,在核心城區形成了“過度聚集”的態勢,而在遠郊縣區,則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資源閑置與不足并存。新政通過設置地理半徑門檻,旨在引導醫療資源向稀缺地區流動,避免在主城區的無效內卷和重復建設。
筑牢醫保基金的安全堤壩
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于醫保基金日益增大的監管壓力。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中直言不諱地指出,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存在“虛假診療服務、偽造醫學文書等行為高發頻發,嚴重影響醫保基金安全”。而各類小型醫療機構,由于數量眾多、分布分散、監管成本高,一直是醫保基金違規使用的“重災區”。通過提高準入門檻、控制總量,醫保部門可以從源頭上下手,降低管理成本和基金風險,將有限的監管力量集中于已納入體系的機構,確保醫保基金的每一筆支出都用在“刀刃上”。
全國多地同步推進的醫保資源配置優化
蘭州的改革并非孤例,而是全國范圍內醫保管理進入“精細化”時代的一個縮影。
青島:在2025年度規劃中,明確提出各區域原則上不再受理新增住院定點申請。新增門診定點需符合“步行15分鐘范圍內無同類型定點”的要求。
黑龍江:發布指導意見,要求按不同級別和類型對醫療機構進行分類配置,并探索構建“15分鐘醫保定點服務圈”。
湖北:更是建立了資源配置的動態觸發調整機制,明確“醫保基金當期赤字的統籌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定點醫藥機構”。
這些政策的共同思路非常清晰:醫保定點資格的授予,從此前的“重數量”轉向了“重質量”和“重規劃”。它不再是一個輕易就能獲取的“標配”,而是成為了需要基于人口密度、服務半徑、基金承受能力進行科學測算后,才予分配的稀缺資源。這對于優化整個醫療資源的布局、提高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無疑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
3.新政下的機遇、挑戰與冷思考
新政的出臺,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勾勒出一幅“冰與火”并存的行業圖景。
對于已獲得醫保定點資格的存量診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競爭壁壘已然筑起,它們的醫保定點資格瞬間擁有了巨大的“牌照價值”。尤其是在核心城區,它們將享受政策帶來的保護紅利,減少來自新入局者的競爭壓力。
對于計劃在蘭州遠郊縣區或新建社區開辦診所的醫生,新政也可能帶來機遇。政策明確這些區域“可按條件增補”,這相當于引導優秀的醫療人才和資本流向資源不足的地區,既能滿足當地民眾的就醫需求,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新的發展藍海。
然而,最大的爭議和挑戰也在于此。有業內人士尖銳地指出,這種以地理距離為核心的“一刀切”式限制,可能存在一些負面影響:
可能與國家鼓勵社會辦醫、支持醫師創業的政策相悖。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執業醫師開辦診所,以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如果核心城市普遍抬高醫保準入壁壘,可能會挫傷優秀醫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
忽視了服務質量差異。800米內有一家診所,并不意味著醫療需求已被充分滿足,或服務質量令人滿意。單純以距離和數量作為衡量標準,可能會保護了平庸者,卻將真正有技術、有特色、能提供更優質服務的新入局者擋在門外,削弱了市場的良性競爭。
市民選擇的局限性。對于居民來說,限制新增意味著選擇的減少。他們可能不得不繼續在附近那家并不滿意的醫保診所看病,或者為了心儀的醫生自費就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醫的便捷性和體驗。
蘭州的醫保新政,是其在醫療資源優化和醫保基金安全管理上一次大膽的、必要的嘗試。它直面了當前城市醫療資源配置中的核心痛點,也響應了國家層面的監管要求。
然而,優秀的政策設計永遠需要在“堵”與“疏”、“管理”與“活力”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未來,政策或許需要更精細化的動態調整。例如,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建立一種基于服務質量和患者口碑的“優勝劣汰”退出與置換機制?能否對真正具備特色專科優勢、能填補區域服務空白的診所,開辟一條特殊的評估和準入通道?
最終的目標,不應僅僅是物理空間上的均衡布局,更應是構建一個競爭有序、服務優質、監管有效、便民高效的醫療服務新生態。讓醫保基金更安全,讓醫療資源更均衡,讓患者選擇更豐富,讓優秀醫生有奔頭,這場關乎每個人健康福祉的改革,仍需各方共同努力與智慧探索。
最后,如果您的診所需要一款集線上預約、客戶管理、線上商城、進銷存管理、營銷管理、微信服務、數據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診所管理系統,歡迎隨時聯系。
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