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是民生之基,關乎著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在醫療需求日益增長、醫保基金面臨更大壓力的當下,廣東省率先發力,掀起了一場門診醫保支付方式的深刻變革。近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正式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門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全省將推行普通門診按人頭付費、門診特殊病種按病種分值付費、完善村衛生站服務等三大改革舉措。
1.普通門診按人頭付費:醫保基金精細化管理邁出關鍵一步
根據《通知》,廣東省將在全省范圍內深化普通門診“按人頭付費”改革。該模式以年度總額預算為基礎,根據各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參保人數及人均補償標準,預先撥付固定費用。這一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醫療機構的利益導向,打破了傳統“按項目付費”的弊端,通過經濟杠桿引導醫療機構從“重治療”轉向“重預防”。畢竟,在按人頭付費的模式下,醫療機構若能做好疾病預防工作,讓參保人少生病,就能在固定的費用額度內實現更好的效益,從而激勵其將工作重心前移。
亮點措施包括:
差異化付費標準:不同人群的醫療需求存在顯著差異,老年患者和兒童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和資源。對收治老年患者、兒童患者比例較高的醫療機構,適當提高人頭付費標準,不僅能夠彌補這些醫療機構因服務特殊人群而增加的成本,更體現了政策對特殊人群的保障傾斜,讓這些群體能得到更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簽約聯動:此次改革探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醫保支付銜接機制,基本醫療服務費用由普通門診統籌基金和個人按比例分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實行按人頭包干,結余資金留用醫療機構,超支不補。
精細化分類管理:參保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疾病譜等因素都會影響其醫療需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參保人年齡、疾病譜等因素劃分人群組別,制定差異化的按人頭付費標準,能夠實現精準保障。例如,對于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可以適當提高付費標準,以保障其長期的醫療需求;對于健康人群,則可設定相對較低的標準,避免醫保基金的浪費。這種精細化的管理方式,讓醫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2.門診特殊病種支付改革:嚴控慢病管理質量
《通知》提出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通過科學設定病種分值和調整系數,規范診療行為,遏制過度醫療,切實提高慢病管理質量。
重點監管措施包括:
強化病案管理:定點醫療機構需嚴格記錄參保患者病歷檔案,確保診療過程可追溯。這不僅能夠規范醫生的診療行為,讓醫生在開具檢查、藥品時更加謹慎,也為醫保部門的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醫保部門可以通過查閱病歷檔案,及時查明原因,嚴肅處理違規行為。
規范藥品流通:執行“雙通道”藥品管理政策,加強外配處方審核與藥品追溯掃碼,能夠有效規范藥品流通秩序。“雙通道”管理讓患者可以在醫院和定點零售藥店購買到所需藥品,增加了購藥的便利性。而外配處方審核和藥品追溯掃碼,則能防止串換藥品、倒賣藥品等違法行為,確保藥品真正用到患者身上,保障醫保基金不被挪用。
提升服務效率:慢病患者需要長期復診購藥,繁瑣的流程往往讓他們苦不堪言。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慢病患者復診購藥流程,如開展在線問診、處方流轉、藥品配送等服務,能夠極大地節省患者的時間和精力。同時,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承擔更多慢病管理服務職能,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慢病管理服務,不僅減輕了大醫院的診療壓力,也提高了慢病管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3.村衛生站納入醫保定點:打通基層就醫“最后一公里”
《通知》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村衛生站納入普通門診醫保定點范圍,并合理分配其與鄉鎮衛生院的人頭付費標準,這一舉措將顯著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服務可及性,真正打通基層就醫的“最后一公里”。
雙向轉診機制完善:鼓勵村衛生站與上級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完善雙向轉診機制,能夠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村民在村衛生站看不了的病,可以及時轉診到上級醫院;上級醫院的患者病情穩定后,也可以轉回到村衛生站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
慢病管理下沉:優先支持村衛生站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病的篩查與管理服務,讓慢病患者在村里就能接受定期的檢查、治療和健康指導,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減輕大醫院在慢病管理方面的壓力,讓大醫院能夠集中精力診治疑難重癥。
人才激勵政策:鼓勵基層醫務人員加入家庭醫生團隊,通過醫保支付傾斜提升崗位吸引力,能夠有效解決基層人才短缺的問題。醫保支付傾斜可以讓基層醫務人員的收入得到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農村,扎根基層,為村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家庭醫生團隊的建設也能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
4.政策紅利:醫保、醫院、患者三方共贏
此次廣東醫保支付改革并非單方面的調整,而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通過三大創新舉措,將實現醫保、醫院、患者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醫保基金更高效:通過按人頭付費和病種分值付費,能夠從源頭上遏制不合理醫療支出。醫療機構在固定的費用額度內,會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從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同時,精細化的管理和嚴格的監管措施,也能防止醫保基金的流失和浪費,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基層醫療得發展:村衛生站和家庭醫生團隊獲得了政策支持,如納入醫保定點、醫保支付傾斜等,這將為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患者負擔再減輕:對于慢病患者來說,在家門口的村衛生站或家庭醫生處就能享受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不僅節省了往返大醫院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也減少了醫療費用的支出。同時,報銷流程更加便捷,讓患者能夠及時享受到醫保待遇,減輕了經濟負擔。此外,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的提升也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
劃重點:改革時間表與核心要點
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推進,《通知》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和核心要點,讓各方都能清楚了解改革的具體安排和要求。
實施時間:2026年1月1日起全省推行。
覆蓋范圍:普通門診統籌基金覆蓋全體參保人。門診特殊病種分值付費則采取逐步擴大病種范圍的方式,先從常見的慢性病入手,積累經驗后再逐步推廣到其他病種,確保改革的穩步推進。
監管重點:改革過程中,監管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嚴控過度醫療、虛假報銷等違規行為,確保基金安全是監管的重點。醫保部門將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監管機制、加大處罰力度等方式,對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和醫保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監管,維護醫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
此次改革是廣東深化醫改的重要探索,它打破了傳統醫療支付方式的桎梏,為醫療保障制度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相信廣東省的醫療保障制度將向更公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全國的醫保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
最后,如果您的診所需要一款集線上預約、客戶管理、線上商城、進銷存管理、營銷管理、微信服務、數據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診所管理系統,歡迎隨時聯系。
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