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體驗做得好,醫院客戶少不了。作為一家醫療機構,怎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所需、真正從患者角度出發,提供全面、貼心的醫療服務呢?
最近,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了《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評估操作手冊》,通過診前、門診、急診急救、住院、診后和全程6大維度的27項指標,給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指明了方向。今天這篇文章,帶您一分鐘get 5大要點!
要點一:提升醫療效率,精簡就醫流程
《操作手冊》中的多項指標都在強調醫療機構服務的效率和流程。比如,門診患者預約診療率 、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等待時間、門診患者預約到院后平均等待時間、急診留觀患者平均滯留時間等等。您可以通過預約掛號、企業微信、小程序這樣的小工具,為患者做好到診提醒,節省等待時間。
要點二:注重服務連續性,建立立體化服務體系
“加強院前院內銜接”是27項指標的重點之一。比如120呼叫反應時間、院前醫療急救3分鐘出車率,這都與急救成功率有關。作為醫院,您也可以借助醫院CRM系統,做好從院前到院中再到院后的一體化服務,保障患者在就診流程中的各個環節的都能順暢銜接。
要點三:疾病分級管理,引導病人優先到基層就診
不管是這次的《操作手冊》,還是衛健委此前發布的《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都一直在強調“分級診療”,鼓勵醫療機構通過醫聯體進行上下轉診,并通過控制門診號源下放比例,引導患者優先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
要點四:完善醫療服務的支撐性工作
今年五月,衛健委在《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中就明確了重點任務:改善貫穿醫療服務全程的基礎性、支撐性工作。所謂的支撐性工作,指的就是醫院信息化服務、護理服務、后勤保障等等。您的醫院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管理好院內的醫療資源、人力資源,達到1+1>2的效果。
要點五:強調人文性,滿足多元化需求
在《操作手冊》中,設置了疼痛管理這樣的,能體現“醫療溫度”的指標,例如是否設置新型麻醉、疼痛、藥學等服務與分娩鎮痛率,體現了我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作為醫院,您也可以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健康管理、會員套餐等個性化服務,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醫療需求。
以上就是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五個方向,希望能幫助到您~
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