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國家醫保局嚴厲打擊定點醫療機構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高壓態勢下,醫保飛檢相關話題持續升溫,相較于常規我們所認為的醫保基金違規高發的檢驗、護理、臨床用藥、收費等方面,醫用耗材也 是“醫保飛檢”中較常出現問題的領域,耗材管理不善導致的醫保基金違規使用往往被院方忽視,存在著極大的醫保違規風險。
醫保飛檢下耗材管理思路
與醫用耗材專項整治工作不同,飛行檢查屬于醫保常規監管工作, “醫保飛檢”常態化已經是一項制度安排。根據經歷過醫保飛檢后的醫療機構反饋,醫保局對醫用耗材的檢查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檢查耗材的庫存明細:耗材盤點明細、出入庫明細;
二是檢查耗材的財會費用支出明細:耗材收入、耗材支出、耗材資產以及耗材負債;
三是臨床科室是否虛記耗材費用。
從醫保審查方式來看,其核心關注的是收費類醫用耗材的收支配比問題。即對每一種耗材,醫院收取患者的耗材數量、單價、金額與醫院取自供應商的數量、單價、金額之間的一致性。對于收入與支出不一致的,往往都會被列入問題名單,需要醫院提供證據來證明此類品種收費的合理性。
因此,加強醫用耗材院內管理,確保醫用耗材收支一致,已經不再是一次針對性匯報工作,而應成為一項日常性工作內容。
耗材管理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客觀來講,只需要把每一種醫用耗材的收費數量(及單價、金額等,下同)、領用數量、出入庫數量、開票數量、結算數量和損耗數量用一張大表全部列出即可。但是僅僅就是以上幾項工作,醫療機構往往都很難滿足。究其原因,與醫用耗材品規混雜,品名混亂,且醫院在醫用耗材方面上缺乏有效管理密不可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耗材管理部門之間相互割裂的情況
目前,我國現代醫院內部所有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入庫管理、 配送等工作都是由物資儲備供應中心來完成的。醫院的財務部就主要來對醫院所使用的醫用耗材成本進行核算。醫務處則是主要負責監察和處理醫藥耗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事件。負責對采購、簽訂合同等環節進行監督工作的部門則為醫 院內部的審計部門。這樣看似分工明確,但在我國醫院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因為缺乏嚴密的接口運行體系,加之各部門之間的職能界限劃定有所交叉,導致了很多的工作不能很好地開展, 在出現問題之后各個部門也會相互推脫。
與此同時,在流通環節,為壓縮倉儲、采購成本,醫院醫用耗材一級庫施行“零庫存”,但二級庫(臨床科室或病區)的管理措 施和業務規則不配套,主要表現在:
①二級倉庫管理人員缺少業務培訓,缺乏醫療耗材保管業務知識。對其化學物理性質、倉儲要求不能做分類處理。導致耗材失效、損壞、報廢。
②以二級庫收貨登記作為財務結算依據,易出現二級庫囤貨現象,或因新耗材的引人造成舊耗材積壓報廢嚴重。
③科室領取耗材時可能出現多領少計、冒領套用等問題,管理嚴重存在疏漏。
二是耗材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主要體現在:①缺少醫用耗材臨床利用數據評價,無法基于醫院系統評估醫用耗材臨床需求、實際消耗。由于醫院系統的孤島效應,醫用耗材的臨床使用環節通常分布在HIS,LIS,PACS,手麻和移動護理等業務系統中,而現行的多數醫用耗材管理醫院系統多以倉儲物流為核心,缺乏對各個不同業務系統的整合,導致耗材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醫院系統管控。
②高值耗材雖具有條形碼標識,但臨床科室未部署掃碼入庫終端。耗材實際使用環節缺乏動態、有效的監督,無法實現全程追溯。
③打包計費耗材如手套、注射器等量多價低的C類物資(約 2%),無條形碼標識,難以識別異常預警或實施干預管理。
④倉儲情況無信息化管控。過期、報廢等耗材無法通過人工逐一核對,導致資源浪費。
隨著溢庫、流失等問題的累積,很多問題即便知道也難以得到徹底消除,從而為醫院在“醫保飛檢”審查中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三是目前醫院的采購模式與醫保檢查方式的沖突
從醫院臨床用耗和耗材物流特性上來說,要在同一時間點實現耗材收費與采購發票之間的完全一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目前醫院醫用耗材主要的采購供應模式包括兩種,一是備貨模式,二是采購模式。在備貨模式下,先使用后結算是一種基本操作方式,往往是臨床使用后,采用月結的方式與供應商結算,由于醫院回款周期較長等問題的存在,供應商往往會在醫院確定回款后再開發票,以避免提前繳稅。在此情形下,有收費無采購發票幾乎是一種必然出現的現象;在采購模式下,通常是先獲得貨物與發票,但臨床上尚未使用完畢,因此有采購發票無收費的情形對于此類品種也是一種必然現象。傳統上,醫院對此現象皆習以為常,但由于相當一部分醫用耗材單價較高,在以收費與采購發票進行匹配比較時,往往會產生較大的金額偏差,再加上日常操作與管理上的瑕疵,很容易成為醫保核查的焦點問題。
耗材管理如何疏通“堵點”
針對以上四類問題,耗材管理工作要疏通堵點,必須做到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1.首先是要加強耗材財政預算和審計
醫院可根據臨床科室每年耗材使用量,制定預算,并設立財務審計人員。重點對醫院藥 品、耗材收費、成本支出進行嚴格把關。對明顯超出預算正常浮動范圍的科室,醫務部門要仔細核實臨床耗材使用情況,杜絕濫用。同時,醫院應注重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和提升,豐富其醫療業務的培訓,快速有效發現財務異常,強化財務管理職能。
2.動態管理一級、二級庫存
嚴格落實庫房管理制度,耗材采購須經過一級庫統 計、核對、點驗,入庫登記,再分發至二級庫。禁止出現任何形式的先使用再入庫等情況。將耗材統一納入到一個實體倉庫中進行分類管理,由專職人員按照各二級庫需求批量分貨。比如臨床科室C總共采購1000件耗材B,人庫后均由預倉庫保管,且 按照每周使用50件耗材B進行批量領用,如年底耗材B無結余或缺少,則再按程序采購。如耗材B仍有結 余。則由預倉庫退回至儀器設備科退庫處理。并在年終向供應商結算時剔除該成本。通過動態管理避免耗材過度浪費。
3.打破信息系統的孤島效應,實現耗材管理實時監測
實現耗材管理醫院系統與HIS,LIS,PACS,手麻和移動護理等業務醫院系統互聯互通,在臨床使用時,新增相關功能模塊方便分析臨床需求與實際消耗。實現科室提交臨床需求公開化、采購環節透明化、耗材使用 動態化、收費項目明細化,從流程上杜絕賬物不符。
4.建設基于耗材使用、耗材管理的績效考評機制
通過梳理病種均次耗材費用、加強臨床路徑管理等方式。建立考評機制對均次費用明顯超過本科室同類手術的。經查不符合醫療原則的,給予扣罰。同時,對于科室耗材報廢率高、浪費嚴重的情況,對科室進行績效考核。對于耗材分配不善,預決算虛高等情況予以相關管理部門一定的扣罰。
文章來源:醫有數整理匯編,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